开垦种植以后,劳动生产成为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。在劳动生产的干涉和影响下,土壤随着人的有意识活动而定向地变化着。原来的自然因素受劳动生产的干涉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,在人类生产劳动与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土壤形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——土壤熟化或称农业土壤的形成阶段。土壤熟化是在人类合理利用与定向培育下,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。人类通过耕作、土壤培肥和改良等措施,消除土体的障碍因子,改造土体结构,以及调节土壤水、肥、气、热条件和补充土壤养分等,使土壤更适合作物的生长。消除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是土壤熟化的根本。通常,把旱作条件下定向培肥土壤的过程称为旱耕熟化过程;而把淹水耕作,在氧化还原交替条件下培肥土壤的过程称为水耕熟化过程。熟化的土壤土层深厚,含量高,土壤结构良好,水、肥、气、热诸肥力因素协调,微活动旺盛,供给作物水分养分的能力强。一般用土壤理化性质如pH值、有机质、全量养分、速效养分、孔隙度、容重等指标来衡量土壤熟化的程度。除土壤理化性状外,耕作层的厚度也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,也应列为重要的熟化指标。1.深耕。深耕可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土壤孔隙度,降低土壤容重,促进根系生长发育,显著提高根系吸收能力。深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,有利于微生物活动,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肥料的分解和转化,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,有效提高土壤熟化程度。2.增施。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善土壤结构,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,增加土壤保肥、供肥、蓄水能力。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是熟化土壤最有效的措施。我国农民所采用的分层施肥、充分拌匀、使土肥相融的办法,更能高速度地促进土壤熟化。3.种植豆科绿肥。在深翻土壤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豆科作物作为绿肥埋入土壤,这些作物根上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,可有效地丰富土壤中氮的含量,而且其根系能把土层中不易被其他作物吸收的养分,如磷、钾、钙、镁等元素吸收到体内,当绿肥作物翻压后,这些养分就集中到土壤耕作层中。因此,种植绿肥可以疏松土壤,提高保肥、保水能力,加速土壤熟化过程,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。另外,灌排、客土等措施通过调节土壤水、气、热条件,也可加速土壤熟化。